用户名: 密码:注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我要咨询我要聘请
服务指南
我们的客户
当前位置: 首页>> 其他 >> 专项服务 >> 飞行员劳动纠纷专项服务

飞行员劳动纠纷专项服务

阅读次数:9286  发表时间:2008-11-28 17:08:36

        

服务说明:

    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专业致力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成功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数千件,许多成功案例在《劳动报》、《上海法治报》、《上海星期三》、《东方早报》、东方广播电台《东方大律师》、中国劳动争议网、上海劳动法律顾问网等多家媒体上相继刊登。

        君拓劳动法律师团队在飞行员辞职的劳动纠纷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先后成功代理了多名飞行员的辞职退工的劳动纠纷案件,并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君拓所的主任俞敏律师就飞行员的辞职问题曾多次接受了《东方早报》、《劳动报》、《法制日报》记者的采访,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标题为《航空公司拒办退工理由不成立,飞行员流动为何如此频繁》的经典案例被转载在如中顾网、找法网、华律网、法律110等多家知名法律服务网站上。


服务内容:

代理飞行员辞职退工及培训费赔偿等纠纷的谈判、调解、劳动仲裁及法院诉讼。

服务热线:

电话:021-5301507053023856   QQ409325900

俞敏律师承办案例:

1 2006年,陈某等1机长和1副驾驶与某航空公司及分公司辞职纠纷

2 2007年,杨某等4机长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3 2008年,黄某等4机长和副驾驶与上海某航空公司退职退工纠纷

4 2008年,机长孙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5 2010年,机长张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6 2010年,机长刘某与上海某民营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7 2011年,徐某等5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8 2011年,张某与某航空公司河北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9 2011年,温某、张某、刑某三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0 2011年,马某等4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1 2011年,陆某与上海某通用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2 2011年,傅某、徐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3 2011年,张某、赵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42011年,卢某、叶某等5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52012年,沈某、曹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62012年,陈某、魏某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72013年,吴某、张某与上海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辞职退工纠纷

182014年,钱某、万某与上海某通用航空公司辞职退工纠纷案

192014年,陈某、刘某等20余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案

20 2015年,陈某、朱某等10多人与上海某航空公司辞职退工案

 ……

问题解答:

1、飞行员为什么要跳槽?

         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辞职的主要原因有:航空公司存在长期、多次、超时地为飞行员安排飞行任务,健康疗养权难以保障,没有足额为飞行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长期拖欠应得的工资报酬,扣发他们的安全奖金,升职空间受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他航空公司的高薪聘请等等。


    飞行员辞职风波的背后,实际上是因为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飞行员的数量稀缺。我国在2005年允许国内的民营资本进入民用航空领域。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先后批准了奥凯,鹰联,春秋和华夏4家民营航空公司。如今我国的民航业正以12%-14%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民航现有飞行员总数在12000人左右,而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将拥有民航客机1250架,比现有数量增长80%,这就需要新增飞行员6500名,而我国目前每年培养飞行员的总数只有600名到800名。


    一名在航校毕业生,当他们在航校学习四年后,这时候的他们离一名真正的飞行员至少还有八年的时间。


       熟悉内情的人认为,以目前中国现有的飞行员的培训能力和飞行员培养的周期看,起码5年内,飞行员紧张的状况不会缓解,真正的难点在于飞行员的稀缺。


 2、飞行员跳槽需要多长时间?

    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是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不存在是否可以流动的问题。那么既然飞行员完全可以自由流动,那需要多少流动时间呢?


         按照五部委民航人发[2005]104号文件精神,加强飞行人员流动管理。招用其他航空公司在职飞行人员,必须事先与飞行人员所在单位协商,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并按规定向飞行人员原单位支付相关费用,实现公司对公司的飞行人员流动。但这种流动往往得不到原航空公司的同意,并且流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航空业发展地需求。所以,更多的飞行员选择与航空公司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方式解决。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两审”,飞行员辞职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如下:

A:提前30日书面通知航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辞职权)。

B30日期满之后,飞行员和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依法自动解除,航空公司应当在15日内为飞行员办理退工手续(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C: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不办理退工手续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劳动仲裁审理期限为:45天至60天。

D:任何一方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进入一审程序。一审审理期限为:简易程序为3个月,普通程序为6个月

E: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任何一方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二审法院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二审审理期限一般为3个月。

一个完整的程序走下来,一般最长需要九个月至一年左右的时间。


3、飞行员辞职一般要赔偿多少钱?

    涉及飞行员辞职赔偿的金额问题,劳动仲裁和法院均参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五部委2005525日下发的《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民航人发[2005]104号)文件:“根据现行航空运输企业招收录用培训飞行人员的实际费用情况,参照70-210万元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费用”。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华东地区飞行人员流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赔偿费用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运输航空飞行人员的培训费用参照70-210万元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即以飞行人员初始培训费用人民币70万元为基数,从飞行员参加工作开始,综合考虑后续培训费用,按年均20%递增计算,最高计算10年,最高支付费用为210万元。45岁以后再从210万元开始,以70万元为基数,按年均20%递减计算。劳动合同中另有约定的除外。”

 
    2005725日,最高人民法院将“民航人发[2005]104号”文件以“法发[2005]13号”文转发至全国法院系统,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请在审判工作中,参照《意见》确定的处理原则及培训费用计算标准,认真抓好涉及飞行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所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的监督指导工作,指导辖区内的各级人民法院做好涉及此类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争取以调解或者和解撤诉等手段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以维护飞行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国有资产及航空安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和法院均依照民航人发[2005]104号文件中“70-210万的标准”作出裁判。只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飞行员和航空公司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赔偿数额,即存在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劳动者违反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4、航空延误办理退工手续,飞行员是否可以向航空公司索赔损失?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应当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有效证明,并且及时办理退工手续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如用人单位未依法规定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有效证明或未及时办理退工手续,影响劳动者就造成实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请求,赔偿实际损失。所以,航空延误办理退工手续,飞行员是可以向航空公司索赔损失的。

 

5、民航主管部门会不会不办理手续?

   如果劳动者持有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已生效的裁判文书,民航主管部门必须为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

 
    事实上,个别航空公司在接到生效判决后,依然拖延办理退工手续,这种行为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8条专门规定了对“行为”的执行,即“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也就是说,如果航空公司迟迟不去民航管理部门为飞行员办理空勤人员体检档案、飞行履历档案的暂存手续,法院有权委托民航管理部门完成。而且《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第2款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诉意见》)的295条也明确规定了迟延履行金的数额为给被执行人造成的损失的两倍。即,迟延履行要接受“双倍赔偿”的惩罚。因为航空公司的不履行,使得飞行员本应早已开始的新的飞行无法进行,航空公司理应比照飞行员正常飞行时所获得的收入的两倍对该飞行员进行赔偿,直至其履行判决为止。根据《民事诉讼法》以及《民诉意见》规定,被执行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近期,为了保障判决的执行,最高法表示“将对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建立黑名单”,对不积极执行判决的一方进行曝光,使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保障司法的权威性。


 经典案例:


例一:


直升机飞行员辞职,赔偿65万元结案

 本案承办律师:俞敏

 
案情介绍:


    李某于200871日进入上海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公司)从事飞行工作,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10月,航空公司与李某又签订一份《劳动合同补充协议》,约定航空公司派遣李某接受直升机商照飞行培训,培训经费为30万元,并按照5000/月发放李某培训期间的工资,李某受训完毕后必须按航空公司要求的时间及时返回为公司提供服务不少于30年。补充协议另约定:李某若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全额返还协议所涉及的培训经费及带薪培训工资等各项费用及赔偿违约金(此次培训费用总额的五倍),培训所获得的证书等文件归公司所有。

    20111120日,李某因个人原因向航空公司提出辞职。同年1129日,航空公司书面回复,要求李某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此后,航空公司多次书面催告李某进行转机型培训,李某未接受。李某最后工作至1219日。

    于航空公司没有及时为李某办理退工手续,故李某委托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主任俞敏律师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要求公司办理退工手续。


裁判结果:

   仲裁庭经过审理后认为,李某已经提前30天书面通知航空公司提出辞职,一个月后李某不再工作,双方的劳动关系已经终止,航空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该在双方劳动关系终结后的十五日内为李某办理退工手续,因此裁决支付李某的仲裁请求。

    航空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认为李某没有按照约定赔偿违约金,自己就可以不为其办理退工手续,于是向一审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审理,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由李某一次性支付航空公司的违约金人民币65万元后,航空公司即为李某办理退工手续。


律师评析:

    本案是一起飞行员违反服务期约定辞职引发纠纷的典型案例,涉及到退工手续的办理及违反服务期未约金的赔偿等问题。


    由于飞行员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因此《民航华东地区飞行员流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飞行员的流动不具有随意性,必须经管理部门行政审批。但是飞行员同时也属于普通的劳动者,应享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权利,辞职权是劳动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如果劳动者的辞职权不能得到保障的话,也相当于人身权没有得到保障,类似于强迫劳动。因此,飞行员提出辞职,航空公司应该及时为其办理相关的退工手续,至于因为违反服务期的约定承担赔偿金的问题,应该按照双方的约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处理,总之,航空公司不能以赔偿为借口故意拖延飞行员的退工手续不办理。


 案例二:

 河北省首例飞行员辞职巨额赔偿案劳动仲裁结果已出:

 
      飞行员张某赔偿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违约金48万元

   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俞敏代理的张某诉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档案转移手续案,石家庄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于日前作出裁决书,这也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例飞行员辞职案的劳动仲裁案件。

 
【案情简介】

    张某是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的一名飞行员,1998年进入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116月,张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三十天向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但在张某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产生解除劳动合同的效力后(即劳动者递交书面辞职报告满30日双方劳动合同即解除),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却不给张某办理退工手续。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张某向石家庄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请求劳动裁决某航空公司为张某办理退工手续。本案在劳动仲裁审理中,该航空公司提起反申请:以张某应当在公司服务至退休和培养了张某为由,提出张某应当支付包括违约金、培养费和飞行经历费共计795万元的巨额费用。

    这也是河北历史上第一例因飞行员辞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

     2011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作出了裁决书,裁决某航空公司河北分公司在裁决生效后15日内为张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档案转移手续,同时张某支付某航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48万元,驳回某航空公司的其他仲裁请求。

 

案例三:

         三机长辞职,裁决每人支付上海某航空公司培训费100万元

 案情介绍:

 
    20115月,任某等三名机长级飞行员向上海某航空提出辞职,任某等提出辞职三十天后双方劳动关系依法解除,但上海某航空却拒绝按照法律规定在十五天内为三名辞职机长办理退工手续,任某等人遂委托俞敏律师向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上海某航空却以“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发展与稳定”,请求劳动仲裁委员会驳回辞职机长的仲裁申请,并提起反申请,向任某等三位辞职机长提出支付培训费256万。

 
    在仲裁庭审过程中,上海某航空拒绝调解,


    20119月,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辞职机长支付上海某航空培训配用100万元;上海某航空于本裁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为辞职机长办理退工手续。

 
     目前,此案因上海某航空不服裁决已诉至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案例四:

 航空公司拒办退工理由不成立,飞行员流动为何如此频繁

 

案情介绍:

 
    陈某于20026月进入上海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20021228日和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从事飞行工作,担任机长职务。月工资及各种津贴将近20000元。在工作期间,公司曾承诺为陈某提供住房并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可是至今也未兑现。同时,陈某觉得公司给付的年薪待遇太低但是工作任务却特别繁重。在权衡各种利弊因素后,陈某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2007428日,陈某向公司正式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并要求公司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其办理退工手续及飞行档案的移交手续。但是公司对陈某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不予认同并且拒绝为其办理相关的退工手续及飞行档案移交手续,理由是:为保持飞行员队伍的稳定,未获准流动且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现用人单位运行管理的飞行人员,其飞行执照、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空勤人员体检档案、飞行技术档案等均由用人单位统一交地区管理局保管,因此在陈某未明确流动去向何单位,未履行巨额赔偿义务时,公司无法为其办理退工手续及飞行档案移交手续。


    由于公司故意拖延办理相应的退工手续,陈某无法正常就业。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陈某只好求助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陈某委托君拓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办理相关的退工手续。


    仲裁庭依法审理后,做出了支持陈某申诉请求的裁定。

 
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俞敏律师评析:

    飞行员是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同时又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他有自由择业和辞职的权利,因此本案中的用人单位拒绝为该飞行员办理退工手续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有权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辞职,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为进一步规范民航飞行人员的流动,2005年五部委下发的《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第一条规定:依法规范航空运输企业用工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飞行人员依法有序的流动机制。该意见的精神原则上是兼顾各方利益,妥善解决飞行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若飞行人员依法辞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上海市单位招工、退工管理办法》的规定为飞行员办理退工手续。本案中的陈某已经依法提前30天书面通知公司辞职,因此他要求公司为其办理退工手续及飞行档案的移交手续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

 
    该案例其实只是一起简单的退工纠纷,但是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对目前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劳资纠纷日益升温,飞行员“罢飞”、“跳槽”屡屡发生的现象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当前飞行员流动如此频繁呢?

    究其原因,导致飞行员频繁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飞行员认为自身待遇低。国有航空公司飞行员,月薪平均在23万元。而这个数字仅相当于民营航空公司同类飞行员月收入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而两者的工作强度却几乎一致。第二,有飞行员称国有航空公司里,升职发展的空间非常小。“一名飞行员曾说,在已经具备晋升机长资格的条件下,公司迟迟不安排其进行相应培训。”相比之下,小航空公司缺乏人才,飞行员跳槽后,便会立即得到重用。职位的晋升也同样会带来收入上涨。还有一类飞行员感觉工作强度已经超出极限,无法承受。一名执飞国际航线的飞行员举例说,他一次飞行任务约为半月。

    另一方面,民营航空公司为了迅速组织生产,大多选择向国有航空公司挖角的策略。而开出高薪,则是业内普遍的“诱饵”。甚至有民营航空公司还将支付飞行员200300万的“安家费”作为奖励。在此情况下,飞行员即使向原航空公司赔付五部委制定的210万元最高赔偿标准,也可以最终得到近百万元的“净收益”。


    在以上诸多因素及利益驱使下,飞行员在不满现状时往往就会选择跳槽。“跳槽”原本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权利,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无可厚非,但是飞行员的频繁流动,给航空公司的用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给航空安全也带来极大隐患,直接影响到航空运输的正常秩序。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航空公司应该想办法稳定飞行队伍,另一方面必须解决飞行员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加快对飞行员的培养工作。


 案例五:

           飞行员辞职,法院判决赔偿43万元结案

                本案承办律师:钱剑娥律师


【案情介绍】

   宋某是于201161日与上海某通用航空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岗位为直升机驾驶,月工资为3000元;合同中还约定了培训条款:公司对宋某出资进行培训,宋某取得执照证书后服务期未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偿还公司支付的培训费并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另外,公司还和宋某签订了单独的培训协议,约定公司对宋某进行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培训费为45万元,宋某如能拿到商照并在公司工作的,将不再承担任何飞行培训费用的支付义务。


    宋某于201271日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并于2012810日取得商业驾驶员执照。事后在公司内从事驾驶工作。但是由于公司分配给宋某的驾驶任务很少,宋某几乎无事可做。2014320日,宋某以公司不提供劳动条件为由提出了辞职,并于2014325日委托律师向单位所在区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办理相应的退工手续,并支付经济补偿。公司提起了反请求,要求钱某赔偿公司的培训费用100万元并支付违约金10万元。

    日前,该案已经审结。仲裁委经过审理后作出裁决,对宋某的请求给予支持,对于公司的请求均未支持。公司不服,向区法院提起了诉讼。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后做出了判决,支持了宋某要求办理退工手续的请求,对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未支持;并判决宋某赔偿公司培训费43万元,对公司的其他请求没有支持。公司不服,又向一中院提起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情分析】

    这是一起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例,主要涉及到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退工手续、培训费等问题,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培训协议中约定了赔偿培训费外是否还能约定其他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规定违约金的情形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约定了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另一种是劳动者接受了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培训。本案中的宋某接受了公司商业驾驶员的培训,并签订了培训协议,约定培训费用为45万元,宋某提前离职,应该按照已经工作的时间折算返还的培训费。虽然公司和宋某的培训协议中没有明确约定服务期,但是基于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就将宋某到退休年龄的时间视为服务期来折算。而实际上,返还的培训费就是法律规定的违约金。

    那么,公司另外再主张10万元的违约金是否有法律依据呢?公司认为双方另外签订的培训协议实际上按照民法来调整的,一方违约,理应支付违约金,双方对违约金条款也是签字确认的,合法有效。而宋某却认为既然是在劳动关系存在的大前提下签订的培训协议,就应该适用劳动法的特殊规定,而不是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针对培训协议的违约金就是返还培训费,不应该额外再约定违约金。法院经过审理后采纳了宋某的观点,没有支持公司要求支付10万元违约金的请求。


 


二、宋某在返还了约定的培训费后,是否还需承担《民航华东地区飞行人员流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培训费?


 


根据《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飞行人员流动是指持有航线运输或者商用驾驶员执照的飞行人员的流动;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通用航空飞行人员的培训费参照50-110万的标准向原单位支付,即以飞行员的初始培训费用50万元为基数,从飞行员参加工作开始,综合考虑后续培训费用,按照15%递增计算,最高计算8年,最高支付费用为110万元。40岁以后再按照110万元开始,以50万为基数,按年均15%递减计算。劳动合同中另有约定的除外。那么,宋某是否符合该规定呢?


 


由于宋某刚到公司时还是在校学生,毕业后在公司接受私照培训(自费)和商照培训,并由公司垫付培训费45万元,事后取得商照并为公司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是已经取得商照的飞行人员的流动,并有初始培训费用50万的基数,其实此处规定的初始培训费用50万其实就是取得商照的费用。因此,宋某实际上是不符合该《管理办法》的规定的,因为其在到公司之前是学生,并不是持有商照的飞行员。因此,宋某只需要按照培训协议的规定支付公司培训费,而不需要再承担《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培训费。也正因如此,法院最终判决宋某仅返还公司培训费43万元。